抗旱保丰收丨“守水人”黄金桥 泵站旁,那张浸透汗水的竹床

2025-09-04 10:52  

清晨五点,晨光未醒,黄梅县新开镇黄哲符村的灌溉港边,一个身影已立在齐腰的水中。他弯着腰,一锹一锹地铲除港壁淤泥,打捞漂浮杂物。泥水溅满了他半身,汗珠顺着脸颊滑落——他就是68岁的村党员干部黄金桥,也是这个夏天,全村人口中的“守水人”。

“旱情不等人,水路必须先打通!”早在高温初显之时,凭着多年基层工作的直觉,黄金桥就意识到今年的旱情非同小可。他带着村干部和志愿者跳进淤积多年的港渠,连续三天清淤除障。年轻人劝他“指挥就行”,他却始终站在最前头:“我不带这个头,谁带?”

八月以来,持续高温少雨,泵站成了全村的“生命线”。为守护这条“生命线”,黄金桥从家里搬来一张旧竹床,搭在泵站墙角——那里成了他临时的“家”。每一个深夜,泵站旁总亮着一盏小灯。他每小时起身一次,检查水管是否破裂、电机是否正常运行。“设备不出问题,水就不会断。我睡在这,心里踏实。”

安装抽水设备那几天,正午地表温度超过40℃。

黄金桥戴着草帽、扛水管、拧螺丝,衣服从没干过。在一次安装中,莲蓬头突然破裂,他二话不说跳进水中关闭阀门;在带人一起托举500斤重的抽水管时,他的腿被水下碎玻璃划出一道血口,却只是简单包扎后继续干活。“只想着快点通水,疼也感觉不到了。”

他的付出,村民都看在眼里。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有人开着自家旋耕机运设备,有人联系吊车支援安装,还有村民主动巡田查渠、打井拉线。原本一天的工作,大家齐心协力半天完成。

水流终于顺畅地涌进稻田,禾苗重新挺直腰杆,玉米地再焕生机。村头的水龙头,再没有断过流。望着这片重新“活”过来的土地,他站在港边,终于露出了笑容。有村民说:“黄主任守的不只是水,更是咱们全村人的日子。”

黄金桥用坚守与实干,在抗旱一线树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来源:黄梅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9/c71e8bafc8d5bd8ec1b03322451136c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