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碧水聚民意 两张清单办实事——罗田县眠牛地村建设美丽移民村纪实

2025-09-17 10:34  

远眺,房屋排列有序;近观,农家小院干净利落。

村内,游园广场点缀其间;村外,金色田园风景如画……

9月14日,漫步罗田县白庙河镇眠牛地村,处处涌动着生机盎然和蓬勃活力。

眠牛地村地处鸡鸣尖山脚下,全村15个村民小组2272人,其中移民人口为280人。

今年,村两委依托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在县水库移民服务中心支持下,投入200余万元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施整村提升工程,以“民意清单”定方向、“任务清单”抓落实,用一场实打实的环境整治,帮助村庄换新颜。

乡村夜话,“民生清单”兜民情

3月,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落户眠牛地村,令村党支部书记周光荣又喜又忧。喜的是环境整治有了资金保障,忧的是群众不愿拆除“五小”建筑导致项目流产。

美丽移民村项目建设不是独角戏,群众才是主角。村两委组织召开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乡村夜话会,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促膝交流。

“花园湾大塘成了污水塘,夏天臭气熏天,该整治了。”刚坐下,五组村民代表就忍不住开了口。对面,县水库移民服务中心主任刘志雄翻开笔记本记下。

五组村民代表的话刚说完,三组村民代表接过话茬:“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让村庄亮起来!”

村民们纷纷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经过梳理汇总,村两委拟定了一份包含“大塘清淤、道路硬化、荒坡绿化、垃圾处理”四大类18项内容在内的民意清单。

这份民意清单成为该村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的“指南针”。

村美民富,“履职清单”解民忧

民意清单有了,村两委随即召开专题会议,对照清单逐条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出一份细化到责任人、时间表、资金额的任务清单,并将200多万元移民后扶资金精准分配到各项任务中,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花园湾大塘整治是村民最期盼的事,也是任务清单里的“头号工程”。

4月中旬,花园湾大塘整治工程开工。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13亩大塘彻底变了样:黑臭的污水换成了清澈的活水,岸边种满了绿植,风吹过,垂柳依依,花枝摇曳;塘边还修建了小花园,里边种有月季、桂花、紫薇,新修凉亭和彩色步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傍晚时分,路灯亮起,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有的在步道上散步,有的在凉亭里聊天,孩子们则在花园里追逐嬉戏,笑声传遍整个村组。

目前,全村实施100多户建筑外立面改造,老旧民居面貌一新;5公里村道完成拓宽黑化;路灯安装到位,亮化率达100%;新建排水管网覆盖全村;改建户厕130多座,建设公厕3座,卫生室、文化广场等设施相继建成。

乡村变美,产业随行。县水库移民服务中心帮助眠牛地村打造高标准、高品质的移民示范产业片,全村新增产业开发面积800多亩,其中羊肚菌基地200亩,黄桃基地100亩,黄花基地100亩,梅花鹿养殖基地150亩,白茶基地300亩,实现了村有产业、集体有收入、群众有事做,村庄发展活力满满。

铸魂润德,文明新风拂乡间

“各位志愿者,明天需要开展环保整治志愿服务活动。”9月12日,村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丁丹刚在村务群发布信息,志愿者立即抢着报名参加。

该村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融入移民后扶项目之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村里建起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成立文明实践站,组建文艺宣传队、志愿服务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行一户一卡一号,开展垃圾分类指导、积分兑换等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补充移风易俗相关内容,使文明风尚有了明确导向。

“眠牛地村的美,美在村容村貌,更美在村风民风。”周光荣介绍,在美丽移民村建设中,把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及弘扬孝老爱亲融入创建活动,围绕环境整治、乡风文明、产业发展等工作,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媳、好妯娌等评选活动,人人争做文明人、家家争当文明户已蔚然成风,乡风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交融。

如今的眠牛地村,花园塆大塘碧波荡漾,水泥路四通八达,口袋公园花香四溢,吸引了上万游客,成为口口相传的“网红”打卡地。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付言坤 张敏

编辑:杨帆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210/202412/7e2515a21b984f289a2869f8aef6a4b8.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