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大法寺镇“五村联建”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昔日“脏乱差” 如今“绿富美”

2025-09-17 11:14  

“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垃圾也没人管;现在,路平平整整的,垃圾天天有人收,到处都是小花园,住得舒心多了!”近日,在武穴市大法寺镇下桂村,村民柯党生指着家门口的柏油路和小公园,细数村庄的喜人变化。这一切,都源于大法寺镇今年初以来创新推行的“五村联建”模式——通过整合上桂、中桂、下桂、畈上、梅均五村资源,打造“和美桂家畈产村景融合发展”示范片区,一幅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共治共享的乡村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人居环境焕新颜

走进下桂村,平展的柏油路串联起周边村落,郁郁葱葱的行道树形成绿色纽带,精致的小公园成为村民共享的休闲空间。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绿富美”,转变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下的“五村联建”科学规划与全民参与。

“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见缝插绿、变废为宝的思路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下桂村党支部书记桂宝德介绍,近年来五村累计投入约5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硬化刷黑道路5000余米,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60余个,绿化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在整治过程中,五村协同宣传政策、倾听村民诉求,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大家齐动手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用闲置空地打造特色“四小园”,用废旧砖瓦搭建景观墙,既降低建设成本,又留住乡村原味,让五村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风貌。

厕污共治更宜居

改善人居环境,既要面子靓,更要里子实。在“五村联建”生态共治理念指引下,畈上村将厕污共治作为生态保护的突破口,于2023年启动朱泉口垸厕污共治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3万元,新建太阳能一体化处理设施1座、改造人工湿地1座,铺设污水管网2065米,覆盖45户村民。

“生活污水通过‘三格化粪池+污水处理站+人工湿地’三级处理,经沉淀、净化、生态过滤后达标排放,彻底解决了农村污水乱排问题。”畈上村党支部书记桂友良说,项目落地后,“脏乱差”的如厕环境成为历史,污水横流的角落变得干净整洁,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如今,厕污共治不仅擦亮了乡村生态底色,更让绿色发展理念扎根民心,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巩固成果,让村庄更生态、更宜居。”

产业协同促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在“五村联建”产业协同布局中,梅均村立足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市场主体合作建设竹荪产业基地,既盘活闲置土地,又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让产业红利辐射整个联建区域。

“基地若满负荷种植100亩竹荪,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0万元固定收入,还能提供50至100个就业岗位。”梅均村党总支书记梅永超算了一笔“增收账”,“按工时计算,村民在基地务工,一年正常能有五六千元收入,真正实现了‘土地有收益、村民有活干、钱包能鼓起来’。”

打破地域界限、打通行政壁垒,大法寺镇“五村联建”模式正让五个村落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优势互补。如今,行走在“和美桂家畈”示范片区,产业兴旺的活力、生态宜居的惬意、乡风文明的温馨扑面而来,五村“手拉手”并肩前行,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共同绘就更美好的未来。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方舟 李颖

编辑:杨帆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09/af5671fbd7ea5663e57675cdda12af6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