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蔡威)深秋时节,革命老区红安迎来野菊花采收旺季。作为县域中药材的支柱产业,它成功串起了一条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色链条”,不仅富了农户的口袋,更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11月15日,在红安县七里坪镇张家湾村,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野菊花收购点,满载着金黄花朵的农用车正排队等候,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清香。
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孟洋:“我们从每天早上7点钟开始收购,到现在中午已经收购了50吨,预计今天能达到七八十吨。”

野菊花作为中药材支柱产业,润康农业搭建起一张覆盖广、保障实的服务网络——不仅将收购点延伸至七里坪全镇及周边乡镇,还与全县400家市场主体签订合作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保价回收,让农户“种有所销、劳有所得”。

紫云村村民赵东兵:“家里种了七八亩菊花,中午装三轮车送了五六百斤过来,在村里有加工点,好方便,可以直接现结。”
依托“订单种植+保价回收”模式,目前,润康农业的野菊花订单种植面积已达8.6万亩,带动7400余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部分种植大户年增收超5000元,金黄的花瓣真正变成了农户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从田间鲜菊到药用干货,标准化加工是提升价值的关键。在自动化加工线上,朵朵鲜菊经过脱花、筛选、杀青、烘干,蜕变为优质药材。
红安润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正道:“我公司建了1万平方米的加工厂房,并购置了10多套野菊花的脱花设备,还有2套野菊花全自动烘干线,1000多平方米的冷藏库,并在全县设置了10多个加工点,方便种植户就近交货。现在,我公司每天的加工量能达到80多吨,预计今年的野菊花的总产量将达到4000多吨。”

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标准化加工,红安野菊花的品质脱颖而出,其核心药效成分蒙花苷含量远超国家标准,因而稳定直供华润三九等知名药企。
目前,红安县野菊花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县市首位,年产值突破1.2亿元。一朵小菊花,真正撬动了一个大产业。

董正道表示:“七里坪镇党委、政府的优质服务,让我们安心发展。公司将继续完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野菊花产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这条日益壮大的“金色链条”,正为革命老区红安这片红色热土的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