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天网+天眼” 午夜“穿针引线” 跨合武高铁220千伏电力迁改工程完工

2025-11-18 09:03  

11月12日,位于麻城市的220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完工,为合武高铁建设的顺利推进扫清障碍。

与一般电力工程建设不同的是,这是一项关乎城市能源大动脉与交通大动脉安全的跨越施工实践。建设期间,国网黄冈供电公司创新运用“天眼+天网”,组织百余名工人夜间作业,为复杂环境下推进电网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天眼”引路

空中灯塔打破夜障

220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是黄冈电力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工程主要是对原有输电线路作升高、移位等迁改处理,以解决与在建合武高铁线路存在标高与路径交叉跨越的问题,保障高铁建设施工、未来运营以及电网自身运行安全。

但令黄冈电力人感到棘手的是,迁改工程跨越在运和在建的合武铁路,不仅施工风险大,而且难度高。

“按铁路管理方要求,我们每天晚上0点以后才能施工,且时间只有3个小时。”工程承建方黄冈东源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黄亮介绍说,在运的合武铁路是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而在建的合武高铁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如火如荼,这都对迁改工程建设提出极高要求。

如何突破夜间施工“盲区”,打好建设攻坚战?施工过程中,黄冈东源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创新采用了无人机照明方案,有效破解夜晚施工光线不足的难题。

在麻城境内跨越高铁的多处施工点,自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每逢深夜,多架无人机便悬浮在半空,犹如一座座空中灯塔,明亮地照耀着整个工地。每台无人机都连接着地面上的发电机,可持续悬浮作业,为工人们提供清晰的施工视野。

“没有空中照明,施工无法进行。”黄亮说,无人机照明设备就如同“天眼”,照亮着每一个不眠之夜,为整个工程夜间施工作业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天网”护航

巨大封网隔离风险

“开始!开动!”10月23日凌晨,在麻城凉亭村一处施工点,随着高铁封网施工负责人徐浪一声指令,一架无人机挂着牵引绳缓缓升空。与照明无人机不同,这架无人机是为了牵引跨越铁路的防护网,为跨越施工安装一个“金钟罩”。

旁边20米高的跨越桥上,两名工人头戴红色头盔、身系安全绳,协同无人机紧张作业,约20分钟,一张横跨铁路两侧、长70米的封网被成功架起。

这是220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夜间施工的一幕。照明是夜间施工的前提,安全保障更是重中之重。建设期间,类似的场景几乎夜夜上演。

照明、防护工序完成后,夜间拆、架线施工随即开始。半空中,施工人员如同“蜘蛛侠”般攀爬于钢塔上,精准地剪断一根根旧导线,并通过牵引绳拖至地面,随后架设、压接新导线;地面上,施工人员紧盯牵张设备,缓缓展放导线。黑夜里的寒意,挡不住建设者的火热激情。

“封网如同‘天网’,是我们施工的生命线,即使发生绳索或导线坠落情况,也会被稳稳接住。”黄冈东源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机械装备中心主任胡智刚介绍说,这张网是工程建设中的一大亮点,可有效隔离施工作业风险。

本次迁改工程多处跨越高速、高铁线路,需抢抓高铁停运“天窗期”进行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但电力人用专业与敬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将这项要求极高的“精细活”一一拿下。

“相较于日间,夜间线路施工如同‘穿针引线’,在对操作人员的体力和精力提出考验的同时,对于施工精度也有着更高的要求。”黄亮说,工程虽已完工,但建设过程中电力人的创新和拼搏精神却已深深镌刻在每一基铁塔、每一根银线上。

链接:

220千伏狮北/果北、鄢狮一二回跨越合武高铁迁改工程位于麻城市境内。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角钢塔28基、拆除角钢塔5基,迁改线路4条等。工程完工后,将解决狮北/果北线、鄢狮线与合武高铁建设用地冲突问题,并消除固有五级电网风险,进一步提升区域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输送能力,有效消除电网线路与高速铁路建设之间的交叉跨越安全隐患。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郭唐珍  通讯员 程辉 王小英

编辑:龚丽君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11/b55c3a2e4c0142319b95cea44d60b3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