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决策部署,我们深入挖掘和展现各县市区在传承弘扬“三大精神”方面的生动实践、感人故事和宝贵经验,突出展示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的变化和成就。
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
奋力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党员干部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接受红色教育

2025年,红安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

红安县黄安古城·红安影视幻城
金秋时节,大别山南麓的红安县一派生机勃勃。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来自各地的党员干部驻足沉思,感悟红色初心;沿江高铁红安段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不断;红安高新区内,泛家居产业链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产品通过“云联楚材”供应链平台发往各地……这座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城市,正以“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坚韧,在新时代的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
延续红色根脉
铸就“铁心向党”的精神坐标
红安,原名黄安,这片土地的每一寸土壤都浸润着烈士的鲜血。1927年秋,震惊全国的黄麻起义在这里爆发,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红旗在大别山巅高高飘扬,从土地革命到全民抗战,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红安人民始终与党同心、与革命同向,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二十八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
“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这是红安人民面对敌人围剿时的坚定信仰,也是“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舍生取义精神的生动写照。革命战争年代,红安涌现出无数英雄儿女: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戴克敏全家14人投身革命,11人英勇牺牲;便衣队战士在山林岩洞间坚持斗争,用“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的誓言诠释忠诚;烈士张行静、秦绍勤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留下“生不投降当叛逆,愿随先烈葬黄花”“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的千古绝唱。据统计,红安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牺牲,登记在册的烈士达2.2万余人。
如今,红色基因已成为红安最鲜明的标识。在黄麻纪念园,党员干部定期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入党誓词;“红色故事人人讲”活动走进校园、社区,让革命先辈的事迹代代相传;2025年“红歌大家唱”活动中,数千名群众齐聚广场,用嘹亮的歌声歌颂党和祖国。红安把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看作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坚持以红色基因铸魂,筑牢铁心向党、矢志不渝的政治忠诚。这份忠诚,如今已转化为红安干部群众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八成以上的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老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美、越过越有滋味。
推进资源转化
按下“强县富民”的加速键
红安不仅要有红色的底色,更要有发展的亮色。在红安县高新区,泛家居产业园内处处是一派现代化生产的繁忙景象。这里是红安将园区平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依托泛家居产业基础,红安与福汉木业共建“云联楚材”黄冈(红安)泛家居供应链,打造集家居前置仓、集采集配、供应链金融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同时建设产业智慧大脑,推动家居产业向智能化、定制化升级。
红色文旅是红安的另一张“王牌”。走进红安县七里坪镇,大别山红色展示馆的主体结构已顺利封顶,这座场馆未来将成为展示大别山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窗口。围绕“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红安正实施“红心铸魂薪火永传、产品供给焕新突围、文旅业态融合蝶变、铁血红安品牌闪耀、对外协作破圈共赢”五大行动,主动融入“神武峡”“赤黄红”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基因红”向“发展红”转变。
根据规划,到2027年黄麻起义100周年时,红安将成功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动黄麻纪念园升级为5A景区,实现游客接待量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0亿元,让红色文旅产业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红安苕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豆豆”。在产业链上,建成组培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年产3亿株脱毒种苗,推广鲜食型、淀粉型、加工型等10余个优质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从源头上保障了红安苕的品质。供应链方面,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合作模式,全县619家合作社联结12万农户,形成“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价值链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八大品类100余种产品,从鲜食红薯到苕粉、苕酒、苕面等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提升3倍以上,让红安苕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挖掘。
区位交通优势的转化,更让红安迎来“借势发展”的机遇。作为“大别山接轨大武汉第一站”,红安正抢抓武汉都市圈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沿江高铁红安段建设,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格局。高铁通车后,红安到武汉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这对红安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吸引武汉游客来说是重大利好。加强资源共享,发挥大别山红色旅游城市发展联盟作用,联合武汉周边城市推出精品线路,打造大别山红色文旅圈,共同发展红色研学培训,让“英雄大别山,游学将军县”的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注重实干担当
锻造“不胜不休”的过硬队伍
推进老区振兴,关键在人,归根到底靠实干。在红安县“大别山红色火种特训营”的课堂上,学员们围绕干部素质提升展开热烈讨论。这是红安锤炼干部队伍的创新举措——通过“理论教学+实践锻炼+外出学习”的模式,让干部在红色教育中坚定信念,在一线攻坚中提升能力。2025年度“大别山红色火种特训营”已开展5次集中学习,内容涵盖信访处置、舆情应对、应急管理等实战技能。
红安还扎实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开展“思想大讨论”“岗位大练兵”等活动,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经验,选派干部到项目一线、乡镇基层挂职锻炼,在实践中提升干部的“实战能力”。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干事创业的保障。红安坚持以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抓发展、惠民生的工作中。
如今的红安,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市里,一河两岸风景如画,民主街改造初具雏形;乡村中,和美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污水、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产业上,红色文旅、泛家居、红安苕等产业蓬勃发展,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红安县GDP同比增长8.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和5.9%,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振兴答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红安正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在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奋进新时代,红安永远红!大别山深处的这片红色土地,正以昂扬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振兴华章。
蓝图绘就·未来可期
重大项目展望
武红北延线简介

武红高速北延线项目
武红北延线分三期建设:一期起于红安县城关镇联河村,顺接沪蓉高速红安联络线,向北跨倒水河、国道346等,至七里坪镇张环山村,加强红安县内各乡镇联系,提升内部交通效率。全长25.328km,投资约31.5亿元。
二期始于一期终点,沿国道G230东侧布线,对接河南段,促进鄂豫边界经济交流与产业协同。全长41.5km,湖北段12km,投资约16.8亿元。
三期起于觅儿寺镇董家湾村,改造互通对接沪蓉高速,向东南布线,下穿多条铁路,对接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助力红安融入武汉都市圈,承接产业辐射,加速区域一体化与城镇化。全长10km,投资约17.5亿元。
金檀灌区

金檀灌区
渠道防护衬砌31条共164.48km,干渠疏挖115.248km;明渠改暗涵23处共9.51km;隧洞清淤衬砌19处共3.262km。拆建、维修渡槽29座,拆建水闸53座、溢流堰1座、机耕桥104座、人行桥10座,维修倒虹吸1座,拆建杨山引水枢纽、斗门36处,新建入渠9处,整治塘堰300口,拆建管理用房750m2。硬化管理道路107.5km,开展白蚁防治和灌区信息化建设。通过大规模渠道整治、设施修缮及信息化建设,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稳定生产,提升区域农业综合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管理道路硬化降低农业成本,为农村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倒水通航

倒水通航
建设红安至龙口82.5km航道及其配套措施,50.4km为Ⅲ级货运航道,32.1km为Ⅵ级旅游航道,布局3个港区,建设4处锚地,投资约48.7亿元。联通红安楼子凹村至麻城小洲塆村11.5km航道,建设太平桥枢纽,投资约22.7亿元。治理河长56.537km,岸坡治理54.371km,拆建机耕桥等,完善水雨情监测系统,投资3亿元。建设城区第二污水处理厂及管网22.5km,投资1.06亿元。整治城南污水管网28.5km,投资1.12亿元。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投资15亿元。航道建设及联通项目优化区域航运网络,降低货运成本,带动物流与旅游业发展;流域治理及污水处理工程改善水质与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提升区域环境质量,利于吸引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精神传承·力量之源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

黄麻纪念园鸟瞰图
黄麻起义纪念园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占地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规划面积46.6万平方米。主要建有“一碑一墙两场两园五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纪念碑广场、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将军馆。是国家AAAA级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红色旅游先进集体、全国文明优抚事业单位,是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湖北省消费教育基地;“灵秀湖北·十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6年5月28日奠基,200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八十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室内主体三层,分为序厅——大型群雕《大别雄风》,6个展陈单元——《黄麻惊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区新貌》、《鏖兵大别》、《浴血孤旅》,尾厅——《将军摇篮》,全面展示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光辉历程。位于历史馆前方的英烈广场于2007年7月建成,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用黑、天山红及深、浅灰色花岗石分格间铺,中间有用黄、白、藏青色花岗石相间铺成的英烈坛。
李先念纪念馆

李先念纪念馆于1993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1994年4 月5日动工兴建,1995年底建成,1997年6月21日李先念主席逝世5周年纪念日正式开馆,陈云同志题写馆名。2012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李先念纪念馆进行维修改造,2015年6月23日重新对外开放。该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305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主要介绍了李先念在66年的革命岁月中,从一个普通的木匠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将军,从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国家主席的光辉历程。
黄麻纪念园纪念碑广场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77年,2004年进行维修改造。纪念碑广场面积约4000平方米,广场中央的五角星,覆盖的是红安地图的全貌。纪念碑高27.11米,这个数字是为了纪念黄麻起义的爆发日——1927年11月13日。碑名由华国锋同志题写。碑前左右两侧是两尊巨大的铜像,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右塑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碑身两侧分别是董必武、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的题词。在碑身后侧,是一首铜锣谣《黄安谣》: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董必武纪念馆

董必武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为了纪念这位备受人们尊敬和爱戴的世纪伟人,1985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湖北省红安县烈士陵园(今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内兴建了董必武纪念馆,并于1986年3月5日董老诞辰100周年时对外开放,馆名由徐向前元帅题写。纪念馆是一座具有中国庭院式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0平方米。为纪念建党100周年,2020年8月,董必武纪念馆进行维修改陈,2021年7月重新对外开放。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于1987年黄麻起义60周年纪念日动工兴建,1990年对外开放。馆名由徐向前元帅题写。2006年6月重新维修改造,2007年黄麻起义80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面积4670 平方米,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多平方米。纪念馆为三进两院仿古式庭院。序厅以圆雕《大别山革命母亲》为主题,以浮雕《碧血黄安》为背景,展示黄安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革命斗争精神。主体陈列为《革命先导》《起义英雄》《大别忠魂》《天台铁骨》《西征壮士》、《民族英烈》6部分,系统介绍263名烈士的生平事迹。尾厅《浩气长存》,缅怀革命烈士用青春和热血缔造新中国的丰功伟绩和不朽精神。
实践伟力·发展新篇
重大项目巡礼
红安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简介

红安县第一中学新校区规划图
红安县第一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总投资67488万元,规划用地336亩,总建筑面积109850平方米,主体建筑包含教学辅助用房8栋、生活用房6栋、风雨操场1栋以及室外运动场地等配套设施。
该项目的实施,是适应新时期高中段教育工作,构建完善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能有效提升红安一中教育服务水平。项目建成后,将科学优化红安县城区学校布局,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能增加红安县普通高中学位4000个,满足人口转移需求;可提升红安县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达到省示范高中办学标准。
七里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简介

七里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规划图
七里坪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82亿元,建筑面积8058.73㎡。项目涵盖文物保护、展陈展示及开放服务三大板块,致力于改善26处文物风貌,新建大别山红色文化展馆,深度还原12处文物单位革命历史场景,并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作为文化教育阵地,它在党史学习、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同时大力促进当地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和研学产业繁荣,拉动住宿、餐饮、购物、交通等行业发展,预计创造超400个就业机会,实现经济与文化效益双增长,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红安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简介

红安县人民医院新院区规划图
为彻底解决老院区医疗空间严重不足、建筑老旧及医疗业务发展瓶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经县委、县政府决策,红安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启动实施。项目规划用地400.5亩,设计床位1780张,建设方案以“花园绿谷”为规划理念,围绕绿色的庭院空间组织各医疗单元,营造绿色、便捷、共享的医疗环境,建成后将达到智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设施标准,医疗服务能级、医疗技术水平将显著提升,更好服务支点战略,更好地服务全县人口、辐射周边,实现人民群众在县域内“看好病”的目标。
特色产业聚焦

华中泛家居产业园
红安县泛家居产业集群位于红安高新区,园区总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212家,从业人员4.5万余人,工业总产值超132.87亿元,营收111.26亿元,同比增长29.94%。园区有千川木门等龙头企业,金牌厨柜项目在建。还建成2个国家级实验室、9个省级科创平台及11个其他公共服务平台。
2024年,该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达62家,占全县41%,产值115.69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70.75%。
2025年6月19日,湖北省发改委公布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评估认定结果,“红安县泛家居产业集群”成功通过各相关部门及专家评估,被授予“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邹德祥 杨帆 通讯员 王洪涛 胡文慧
编辑:袁安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