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长做“加法”,让山里有“回声”

2025-11-19 09:24  

“没想到,张飞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背后竟蕴藏着力学原理。”11月10日,听完宁波大学教授陈建康带来的讲座后,麻城市第三小学学生何昕冉开心地说道。

11月10日至11日,“大别山书声”科普讲座再次走进麻城。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的9位专家学者,为麻城全市14个教联体学校带去22场高质量科普讲座,覆盖城乡学子逾千人。

课堂上,掌声与笑声不断,科学的火种在互动中悄然传递。

金戈铁马中藏着科学原理

“张飞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虽是文学夸张,却蕴含着丰富的力学原理。11月10日,宁波大学教授陈建康在麻城市第三小学带来《金戈铁马话力学——从张飞喝断当阳桥说开去》科普讲座,让小学生们大开眼界。

“根据动量定理,如果物体受到外力冲量作用,物体的动量会发生改变。这和小鸟撞飞机,把飞机撞出一个大洞,是同样的原理。”陈教授说道。

根据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由此,张飞喝断长坂桥,从动力学的角度也解释得通,“桥梁受到张飞和马的向下冲击作用,在静态平衡位置上发生振动,在桥梁内产生了动应力,超出了桥梁材料的强度,就会发生断裂。”陈建康说。

陈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这些力学原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如桥梁设计、车辆设计等。“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体育比赛,如果碰撞不可避免,就要设法减弱冲击力,动量定理给我们指出了减弱冲击力的途径。”

为期两天的活动中,9位专家学者围绕生命科学、物理学、医学、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展开讲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周丛照教授以《见微知著——显微镜下的奇幻生物世界》为题,带领学生探索微观奥秘;孙林峰教授讲述植物的生命智慧;许超、杨振业、金腾川、阮科、曹洋等教授分别就生物化学、药物研发、传染病防治、癌症认知、心脏机能等前沿课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强大脑”李威老师则通过记忆训练展示科学思维的魅力。

从城区到乡镇,学生们仔细聆听、踊跃提问,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阅读”融合育人见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及阅读推广的重要部署,麻城市教育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核心素养为导向,积极构建“科学+阅读”融合育人的区域教育新生态。近年来,依托“大别山书声”公益项目,麻城持续推动科普讲座进校园、阅读资源向下沉,有效激发了城乡学生的科学兴趣与阅读热情,形成了“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素养共育”的良好局面。

作为阅读教育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大别山书声”项目已在麻城落地十年。麻城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其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教联体”机制推动城乡学校共建共享,逐步构建起“中心辐射、梯度推进、多元协同”的科普阅读推广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4所教联体学校加入麻城“四月天书社”,形成“一校一品”的阅读与科学教育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麻城市第七小学、第三小学创新推出“科普开放日”模式,以“探节气奥秘·享阅读乐趣·育科学素养”为主题,整合科学家讲座、科普体验、互动实验、成果展示等环节,打造沉浸式、项目化学习场景。该模式不仅得到“大别山书声”项目支持,也标志着麻城市在“校园—学界”协同育人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科普阅读的常态化、课程化实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经验。

据悉,麻城市教育局将继续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推动科普阅读与学科教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深度融合,完善“硬件支撑、课程开发、师资培训、评价激励”四位一体的长效机制,真正让科学教育与阅读推广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让书香浸润每一位孩子的成长之路,让科普教育传递“活的科学精神”。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赵咏芳 周婷

编辑:毛紫叶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210/202511/77ce17f691d2b869d4462523d18b9a1a.png